文明互鉴学堂 | 走进青岛市图书馆 共话人类命运共同体
阅读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C1C5zyDFhzQzxq7OpMzlag


在当今世界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文明互鉴显得尤为关键。它不仅是增进国际理解、减少误解的有效途径,更是连接不同国家和地区心灵的纽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10月25日下午,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文明互鉴学堂”在青岛市图书馆成功举办了主题为“五洲共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青年视角”的世界国情知识社科文化讲座。此次活动以社会科学科普讲座的形式,通过中外学生的文化交流,旨在增进跨文化理解,共同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青年视角。
讲座由国际教育学院韩威副教授领衔,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中国研究生以及青岛市的广大读者参与。德国留学生寒星明、秘鲁留学生于海、印度尼西亚留学生周怀玉和苏荣宁分别就德国文化研究、南美洲文明、印度尼西亚社会发展等主题,介绍了各自国家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发展特色。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中国研究生陈晓玲、王皓月、李倩则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强调了中国青年在全球舞台上的积极作用。
PART.01
今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当前,中德两国合作更趋稳健、更加扎实、更富活力。德国留学生寒星明以“德国文化研究”为题,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图片和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德国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精髓。与此同时,寒星明也深入地探讨了德国社会在各方面所面对的问题,为听众对于社会治理问题的思考提供了参考。在互动环节,中国学生与市民积极提问,与寒星明同学就中德文化的差异与共通点展开了深入的文化交流。
PART.02
秘鲁留学生于海的分享则像是一部穿越时空的纪录片,深入剖析了秘鲁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将秘鲁的古老文明与现代发展完美融合。与中国一样,同样拥有古老文明以及众多世界文化遗产的秘鲁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重要朋友和伙伴。此外,于海同学还向听众们分享了在秘鲁的华人群体状况。据了解,2024年是首批华人抵达秘鲁175周年。175年来,华侨华人经过艰苦奋斗,在秘鲁政界、商业、文化和科技等多个领域取得不俗成绩,助推秘鲁社会各界对发展与中国关系的热情。比如,秘鲁国会将每年2月1日定为秘中友谊日;当地人把中国人称为“老乡”等等。
PART.03
印度尼西亚留学生周怀玉和苏荣宁则以其独特的视角,带领现场观众踏上了一段缤纷多彩的文化之旅。周怀玉同学从华人的视角出发,生动地向在场的听众介绍了印尼当地华人的生活现状,分享了华人社区在印尼社会中的重要角色和贡献。她以生动的案例和个人经历,展现了华人在印尼社会中的融入与影响。随后,苏荣宁同学着重介绍了印度尼西亚的现代生活风貌及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他特别提到了中国和印尼合作的重大项目,如雅万高铁,该项目不仅促进了印尼的交通的发展,也加深了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PART.04
中国研究生陈晓玲、王皓月、李倩则以全球化的视角出发,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概念,提出了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独到见解,强调了中国青年在推动全球和平与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和责任担当。现场气氛热烈,观众积极参与,通过提问与讲座人互动。韩威老师与听众们分享并探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进一步解释了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的内涵,强调了国际社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PART.05
青岛市图书馆的张晶辉老师通过《沧海桑田,百年芳华——青岛市图书馆的前生今世》的讲座,展示了青岛市图书馆的历史沿革和文化魅力,以青岛文化为例进一步推动了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本次团队讲座在热烈的讨论和深刻的思考中圆满结束。通过这场讲座,听众们更加坚信,只有通过文明互鉴和交流合作,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和平、包容、繁荣的世界。讲座不仅为驻青高校师生提供了宝贵的跨文化学习机会,也为广大市民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同时,“文明互鉴学堂”将与青岛市图书馆探索更深层次的合作,以期在文化交流活动中实现资源共享与创新融合,服务青岛,共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国际教育学院“文明互鉴学堂”由韩威副教授及其指导的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学生团队发起,致力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我们诚邀更多的中外师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共同见证并参与到这一文明互鉴的光辉历程中,让我们携手在青岛大学这片沃土上,让文明的互鉴之花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青岛大学 #文明互鉴 #多元文化 #青岛市图书馆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稿|王皓月 李倩 童可涵
编辑|耿豆
审校|芦凤仪 于婷婷
责任编辑|纪皓瑛 孙莹 王晓雅